商品詳情
【各冊介紹】
兒童禮儀教育主題繪本
~探討人際相處之道,引導孩子明白
「理解他人感受」、「體貼他人」的重要性。
【覺察自我/同理他人】
漢克是一隻非常吵鬧、非常沒禮貌的鵝。
他不認為打斷別人說話有什麼問題、
還會自顧自地吃掉別人蛋糕上的櫻桃、
在圖書館和電影院大聲喧嘩……
他的吵鬧讓每個人都感到不舒服!
朋友們一點也不喜歡漢克這樣,
他能學會更體貼他人的方法嗎?
【引導閱讀】
這是一個關於探討「體貼他人的重要性」的趣味故事,由才華橫溢的繪者當肯.畢迪繪製了充滿童趣的生動插圖。
▲學習「自省」的開始
故事中的主角漢克,從來沒有一顆氣球遇到他沒有爆破的,也沒有一段對話沒有被他打斷過,他甚至在圖書館和看電影時也會製造出許多聲響……但他這樣做旁人不僅不覺得有趣,而且還感覺不舒服,大家因此都遠離他,這才讓漢克自覺,也許是時候做出改變了!藉由漢克「自省」的經過,可以和孩子討論,自己是否曾有過這樣的行為,或是看到別人有類似的行為,心中有什麼感想呢?
▲「自我精進」的過程
只是,事情並不如想像那麼容易。漢克的自我改造計畫一開始並不順利,在改正自己行為的過程中,遭遇了一些挫折。只不過,他沒有放棄,仍在朋友的鼓勵下,試著再次努力去做。這一點很值得在閱讀中和孩子討論,畢竟有些時候,要改正自己的一些習慣,確實不是那麼容易,需要旁人適時的肯定鼓舞,再加上自身的堅持,才有辦法完成目標。
希望藉由這本有趣的繪本故事,引導孩子認知到體會同理他人的重要性,進而懂得反思和調整自我的日常言行。
-
《不是只有自己的事才重要!》
Moonbeam童書獎作者‧經典兒童情緒主題繪本
-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學習養成同理心-
【換位思考/推己及人】
﹝教孩子設身處地,站在他人的立場著想;懂得不是只有自己的事情才重要﹞
經過了漫長的冬天,
蟋蟀出門去拜訪他的朋友們,
結果大家好像都遇到了一些問題──
瓢蟲遺失了身上的一個斑點,緊張地尋找著;
蜜蜂的翅膀被細繩纏住了,飛不起來;
蜘蛛手忙腳亂地趕工著店裡要販售的絲球;
而蜈蚣為了可以去散步,忙著給自己製作100雙鞋子。
但蟋蟀並不相信這些事情有那麼重要,
所以他並沒有給予他的朋友們任何協助,就離開了。
直到他回到家裡,想要演奏最喜歡的小提琴時,
琴弦卻「啪」的一聲斷掉了……
-
《由我來選擇!誰才是真正的朋友》
貼近孩子生活與社交圈主題‧趣味互動式繪本
透過書中的互動問答題,
讓孩子藉由選擇的方式思考,
區分「健康的友誼」和「不健康的友誼」,
幫助孩子與他人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選擇判斷/人際關係】
今天對於小橡實保羅來說,是美好的一天,
因為他終於掉落到橡樹下,又能和朋友米歇爾一起玩了。
可是,所有的一切都跟他想的不一樣——
米歇爾先是不理他,然後又丟他帽子、還嘲笑他,
甚至命令他一定要玩騎士遊戲……
保羅開始懷疑,米歇爾到底是不是他真正的朋友?
【引導閱讀】
當發現孩子身邊似乎存在著不健康的友誼關係,並且這段關係對孩子的情緒形成了壓力,時常讓他們的心情低落不安時,該怎麼辦?
面對這種「友誼」的課題,與其指責孩子「誰叫你不聽?就叫你不要跟XXX一起玩了!」,或是直接告訴孩子「以後不准跟XXX在一起了」之類的話,建議爸媽們可以先幫助孩子反思這段友誼對自己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再進一步討論是否要和那樣的朋友保持距離。
那實際上該怎麼來引導孩子呢?本書的作者非常明白家長的苦惱,因此創作了這本書《由我來選擇!誰才是真正的朋友》,小讀者可以在閱讀過程中自行選擇:要繼續和眼前這個人當朋友?還是把他屏除在朋友圈之外呢?
書中採用活潑有趣的互動問答方式,教孩子一步步區分什麼是「健康的友誼」和「不健康的友誼」,孩子需要按照故事情景來做出選擇,家長則可讓孩子嘗試選擇不同的路徑,來觀看比較結果的差異,從而引導孩子反思選擇的後果。
希望藉由這樣的「閱讀選擇」過程,能幫助孩子更清楚地了解友誼所代表的意義,從而在現實生活的友誼圈中做出適當的選擇與判斷,擁有更健康的人際關係。
-
《我覺得我一定做不到》
-適合孩子閱讀的﹝關於避免偏見的故事﹞-
引導孩子培養社會覺察力&尊重差異
社交情緒學習(SEL)
小章魚咪咪的同學們,
喜歡在下課時玩捉迷藏,
大部分的同學都很擅長變色偽裝,
好讓自己不被找到。
但是,無論咪咪怎麼努力,
都無法改變自己的顏色。
她認為,這一定是因為她是班上體型最小的,
才讓她無法成功偽裝……
咪咪有辦法改變對自己的偏見,
並且運用自身的能力,
找到好方法,
成為一個真正的「偽裝者」嗎?
【引導閱讀】
其實孩子的生活也和大人一樣充滿挑戰!在和同儕手足相處時,有時候過程並非我們大人想像得那麼順利,而「社會情緒能力」在應對這些挑戰時至關重要,每一種能力都發揮著不同作用,能幫助孩子解決各種問題與難關。
「SEL社交情緒學習」主題繪本系列,旨在讓孩子學習「培養領導力」、「情緒管理」、「化解衝突」、「避免偏見」等重要能力,希望藉由書中的情節及各項引導方針,讓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們有機會幫助小讀者更加了解自己和他人,幫助每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我──
本書除了配合「避免偏見」主題,描繪能讓孩子同理體會的情境畫面之外,更於書末清楚教導孩子所謂偏見的定義:「偏見指的是我們在沒有充分理由下,對某人或者某件事有了既定的意見。」、「偏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負面的。」更重要的是──「不論是正面的偏見還是負面的偏見,對他人都是不公平的。」等相關說明,不只可供孩子自行閱讀吸收,對家長來說亦是相當好的導引素材。
此外,還提供了多項實用的學習指南,內含引導孩子學習避免偏見的具體方法及建議,更有五大題「引導問答」,如:「故事中,咪咪因為自己的體型小形成了偏見。你能說出幾個大家可能會有的偏見嗎?」、「偏見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負面的。什麼是正面偏見?為什麼連正面偏見我們都得避免?」之類的問題,讓家長在孩子閱讀完故事後,能輕鬆引導孩子思考、從中得到啟發、學習改正自己的缺點,幫助孩子從小培養社會覺察力、學會尊重差異,避免對任何人事物產生偏見。
-
《要怎樣?才能讓自己不生氣》
教孩子,生氣時不需要像恐龍一樣咆哮!
一本適合孩子閱讀的【情緒管理繪本+活動書】
【處理情緒/感同身受】
萊莉正用積木在搭建一座五顏六色的城市。
正當她要將最後一塊積木放上搭建的橋上時,
忽然「啪!」一聲,旁邊的高塔倒了,積木散落一地。
喔不!帕克撞倒了她的高塔!
萊莉氣炸了!她感覺自己的臉越來越熱,呼吸越來越快,
她的手握緊成拳頭、拱起肩膀……
◆這不只是一本繪本,更是一本活動書。
‧親子延伸活動——透過附錄的親子遊戲和美勞DIY,深入了解孩子的感受。
‧簡單的練習方法——把學習【如何停止生氣和冷靜】變得更有趣,讓孩子與主角萊莉一起從生氣的情緒中,找出緩和情緒的簡單方法,例如深呼吸、從1數到10……
‧開啟親子對話——和孩子從生活中找出曾經發生的類似事件,並討論該如何應對。
◎給家長的話
每個人都會生氣——這很正常,生氣並沒有錯。然而,要是因為生氣而做出危險又激烈的舉動,這就需要注意了。對孩子來說,要應對這麼強烈的情緒,其實很困難。
本書提供家長和孩子實用的工具和方法,去認識、應對與處理「生氣」這種情緒。家長和孩子可以從故事中找出日常生活裡曾發生過的類似情形,一起好好來談談「生氣」,讓溝通更順暢,而書中相關的因應技巧,提供孩子學習運用,讓孩子可以開始練習去管控這麼強烈的情緒。
讀完本書後,我們鼓勵您將書放在手邊,讓孩子在因為生氣而出現激烈舉動後閱讀它,這將會幫助孩子們理解自己的問題,並從故事中得到慰藉,了解到自己並不是唯一會碰上這種事的人。